首页
走入企业 
新闻动态 
名医讲堂 
防伪查询
联系我们
客户服务
招商加盟
品牌资讯 健康科普
祛湿妙招 | 湿气重,身体累,试试艾灸疗法吧~~
来源:谷方益元    时间:2024-04-22    点击数:1085


春雨连绵,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缠绵湿意,不仅衣服晾不干,脸上油腻腻,就连身体也变得滞重酸痛,容易出现各种不适“湿症”。在这个潮湿的季节,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,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。

图片4.png

 

一、春季湿气重,易引发“湿症”

春季气候温暖潮湿,有着令人头痛的梅雨季和回南天,湿气来得非常重,身体也变得滞重酸痛,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。


图片5.png

 

中医学认为,“湿邪”是“六淫”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)之一,在人体正气不足、抵抗力下降时,就会成为致病因素,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。


而湿邪通常有两种,一是外湿,一种是内湿。
外湿多因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、居处潮湿所致;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,以致寒湿内侵,脾阳失运,湿自内生。


总之无论哪种湿邪,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、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,同时伴有精神萎靡、嗜睡、身体发困、不想饮水等一系列“湿浊内盛”症状。


而眼下阴雨连绵的回南天,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,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。

 

二、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?

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,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。


口中发黏舌苔腻:湿性黏腻,所以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。这是因为湿邪入里伤及脾阳,脾运失常,而“脾又开窍于口”,所以导致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。除口中发黏外,还伴有吃什么都没胃口,苔很黏腻。腻而色白,为寒湿;腻而色黄,为湿热。


胸腹胀满小便涩:湿邪内阻,肾的气化功能减弱,不能有效地将津液转化为尿液;同时,膀胱气化不利,开阖失常,导致尿液排出受阻,表现为小便量少,排出不畅。


头部沉重四肢乏:湿性重浊,其特点就是沉重。头为诸阳之会,湿困中焦,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,因此,感受湿邪后,头重头沉犹如被布包裹之感。
脾主肌肉和四肢,湿伤脾阳,可出现倦怠乏力,少气懒言、四肢困重乏力。湿邪留滞于经络,则关节疼痛。


下肢浮肿便溏泻:常表现为下肢浮肿,朝轻暮重,大便不成形但黏而不清利,便后感觉不爽。

 

三、饮食配合

平时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冷油腻、甜食、饮酒外,可侧重多吃些祛湿功效的食物,如薏米、冬瓜、赤小豆、白扁豆等。


祛湿汤
      健脾祛湿温补汤:
      材料:淮山10g,茯苓10g,溪黄草10g,猪骨若干
      做法:整锅煲老火汤


和中化湿汤:
      材料:木棉花15g,鸡蛋花15g,槐花15g,薏米15g,猪肘瘦肉50g,炒扁豆15g,陈皮或砂仁6g
      做法:整锅煲汤湿汤

图片6.png

 

四、春季艾灸除湿效果最佳

中医认为,艾叶性辛温,具有温经止血、祛寒止痛之功效,“以之炙火,能透诸经而除百病”。因此,艾灸具有温经通络、行气活血、散寒除湿、消肿散结及养生保健的作用,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它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。


胃脾除湿:用艾条灸中脘穴10-15分钟,或用艾罐灸20-30分钟。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处。中脘穴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,灸疗可改善胃疾。如果体内湿气很重,肠胃不适,可每日或隔日1次,连续施灸2到3个周。养生保健可每周1-2次。

 

头晕头痛、精神不振:用艾条温和灸定神安眠: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,擦干后上床仰卧,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,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,双足每穴各灸15-20分钟。每日1次,7日为一疗程。

补肾固元:用艾条灸关元穴5-10分钟,或用艾罐灸30-40分钟。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,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,将手四指并拢,置于脐下横 量,在小指下缘处取穴。长期施灸有理气和血、补肾固元之功效,能治疗湿热滞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及妇科疾病。治疗疾病隔日1次,连续施灸1个月。

图片7.png

 

五、推荐4个养生穴位

关元穴:位于脐下3寸,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。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、补肾固精等功效。用艾条灸10-15分钟或艾罐20-30分钟。

图片8.png

 

命门穴: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,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,为元气“住宿”的地方。用艾条灸10-15分钟或艾罐20-30分钟。

图片9.png

 

中脘穴: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处,相当于五指宽度。用艾条灸10-15分钟或艾罐20-30分钟,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。

图片10.png

 

足三里穴:外膝下3寸,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,用艾条灸10-15分钟或艾罐20-30分钟。经常用此法施灸,具有补益脾胃、扶正培元、调和气血、祛邪防病之功效。


图片11.png

 

Tags: 祛湿 艾灸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