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年前,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《五十二病方》《养生方》《导引图》等16篇简帛医书,蕴藏着古人养生智慧的马王堆医学宝藏得以重见天日,这些医书在中医药界被誉为“古墓派”养生的理论基础。如今,经过传承和创新的“古墓派”中医养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。
00后与西汉古人看图“对话”
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进行养生的?立春后的一天,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,一张动作丰富的《导引图》吸引游客频频驻足。
传统中医养生讲究养好“精、气、神”。这张帛书《导引图》所绘的是导引行气方法,开创了我国气功导引的先河。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院长龙专介绍,马王堆导引术讲究“循经导引、形意相随”,围绕肢体开合提落、旋转屈伸、抻筋拔骨进行动作设计,是一套内外兼修的功法,练习者要做到“意到、气到、形到”,谓之“导引术”。
△《导引图》临摹图
如今,这张《导引图》被改编成了一套养生功法——马王堆导引术。屏气凝神、意念集中,挽弓、引背、凫浴、龙登……从2016年开始,马王堆导引术正式成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体育必修课,每年有4000多名学生研习这套古老的功法。龙专告诉半月谈记者,马王堆导引术动作舒缓、柔美,极具观赏性。这套功法是选取了《导引图》中17个动作创编而成,更适合现代人练习。
“导引术的很多动作是模仿动物的动作,比如雁飞,在《导引图》中显示,画中人直立,抬臂斜伸,象形取意,如鸿雁展翅,暗合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。”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老师张紫茵说。
“练习这个功法需要配合呼吸训练,会让心静下来。”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大二学生丁于烜说,21岁的她练习马王堆导引术两年了,能够明显感觉呼吸比以前更顺畅,身体的柔韧性更好。大三学生戴启晨告诉半月谈记者,入学接触的第一套功法就是马王堆导引术,练习久了,感觉心情更宁静了,现在经常和同学们进入社区和周边学校教授导引术。
△大学生热衷马王堆导引术
在湖南中医药大学,有一支传统保健队,队员都是00后。他们致力于深度钻研马王堆导引术等养生功法,学习中医药知识,走出校园对外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。为了培养更多学生对传统保健养生运动的兴趣爱好,湖南中医药大学还成立了马王堆导引术俱乐部、五禽戏俱乐部、太极俱乐部等。
古墓里探寻养生处方
半月谈记者走进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馆,看到了展陈的各种医书。据湖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、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、中医学博士肖文明介绍,长沙马王堆汉墓共出土医书16种,其中《五十二病方》《养生方》《杂疗方》《胎产方》《却谷食气》《十问》《合阴阳》《天下至道谈》《杂禁方》《导引图》等均有许多内容涉及养生,这些医书代表先秦时期湖湘地区的医学水平。
湖南是华夏中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,湖湘中医与全国中医一脉相承,有关养生文化精髓的论述同样离不开“精、气、神”的核心思想,这一点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可窥见一斑。
“中医和中国古代哲学息息相关,传统养生智慧讲究天人合一、顺其自然。”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、院长、马王堆医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葛金文说,出土的古老医书从饮食、气功、导引、药物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,记载了先秦到西汉时期的养生保健方法。其中,《五十二病方》里记载了200多种方剂,很多方剂流传至今,被一代代中医传承创新,形成了新的养生产品。
今年是马王堆汉墓文物出土50周年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正在筹备整理出版《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》,将古医书修复编撰成册,形成阶段性成果。这将成为我国目前第一本较为完整的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专著。
中式养生助力年轻人健康
中医养生已成为青年社交圈不可或缺的话题。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,“饮食有节,无饥无饱”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“治未病”等中医保健理念,迄今仍不过时。当代很多年轻人不仅亲近各种中医诊疗法,还注重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。
为了更好地研究推广马王堆医学,保护和传承好古方,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了“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马王堆医学专业委员会”“湖南省马王堆医学研究中心”,全面开发马王堆医学的养生保健价值,孵育药膳、养生、运动等系列产业,将马王堆文化打造成为湖南文化名片。
中式养生茶日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。谈到中医养生,湖南省健康服务协会中医膏方分会副理事长薛丽君说,中医养生并不是单一的“保温杯里泡枸杞”,而是讲究整体观,强调人与自然协调、顺应四时。如今,来中医馆开“代茶饮”方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此外,中药熏蒸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。
湖南医药学院中西协同5G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长骆敏认为,以前一说到中医,大家就会想到难闻的“老药罐子”,现在早已不是这样了。中医讲究平衡,年轻人开始进行食疗养生和传统功法运动养生,“信中医、用中医、爱中医”正成为热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