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夏落幕,初秋登场,带着“燥”脾气来势汹汹,打了声“先干为敬”的招呼后,不少人就出现了口鼻干燥、咽喉痛痒、干咳少痰、皮肤干燥、头发干枯、失眠便秘等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秋季天行肃杀之气,气候由热转寒,处于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稍有不慎,容易伤风感冒,很多旧病也易复发,“多事之秋”由此起。浑身软绵绵,怎么都没劲,好像精神头儿也跟着夏天一块消散了,都是秋燥在滋事!
秋燥当头,摸清“燥”脾气,才能防其伤袭。“秋燥”分为“温燥”和“凉燥”,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时易出现“温燥”,深秋天气转凉时易出现“凉燥”。中医认为,燥是秋的主气,气候以干燥为主,容易引起津液耗损,使人出现体液丢失而皮肤干燥等症状。秋应肺,肺为“娇脏”,喜欢清肃湿润,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,应慎防秋燥。
秋燥具体主要有哪些表现呢? 一是干咳少痰,轻则喉咙疼痛、声音嘶哑、口腔溃疡,重则咳嗽,哮喘;二是皮肤头发干燥,干燥环境易让皮肤发干、瘙痒甚至皲裂,头发枯黄脱落;三是便秘,津液耗损导致大便干结。
秋风起,秋燥至,养生正当时。想要改善秋燥,养阴以润燥,我们可以多用菊花、麦冬、西洋参、红枣、枸杞等中药泡水喝,多吃白色的食物,比如燕麦、山药、莲子、银耳、雪梨、蜂蜜等,但如果要调理各种不同秋燥症状,还得运用不同的方法。
梨可用来改善秋燥咳嗽。如果是温燥型咳嗽,伴有口干咽干鼻干等,推荐的食用方法是将梨切块,放入清水冰糖,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熬制5-10分钟。如果是凉燥型咳嗽,轻微怕冷,口干不明显,就应在煮梨时放入红糖。
同时,调理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,除了要使用温和的护肤品,还要在饮食中多增加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,如猪皮、阿胶、鱼皮、燕窝等,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,多饮水以及蜂蜜、果汁、豆浆等。
而对于秋燥引起的便秘,多吃魔芋、菠菜粥、南瓜粥、西葫芦、秋葵、蜂蜜等食物有助于缓解病症。
秋燥渐浓,留心保养体内的气血津液成为秋季养生的首要任务。不仅饮食,凡起居、精神、运动等方面调摄皆要顺应秋季敛藏之势,使精气内聚,以滋养五脏,防止劳伤太过,以免津液外泄。只有顺应秋季节气的特点,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,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好基础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的养生大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