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,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,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。时节至此,虽白天阳光尚热,但太阳落山后气温会迅速下降,夜间空气中的水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,并附着在植物的花瓣和茎叶上,至清晨阳光初起,阳光洒向小水珠上面,尤其显得洁白无瑕,晶莹剔透,故人们美其名曰“白露”。
一、起居养生
(一)科学秋冻
“春捂秋冻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,就是提倡人们在进入秋季后不必急于添加衣物,可以适当地少穿一点 。在初秋时节,天气渐凉,不急于添衣,而是进行适宜的凉爽刺激,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。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,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身体防御机制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,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提前“预热”。同时,初秋时节,暑热未尽,秋冻能够防止穿衣过多引起出汗生病。
当然,秋冻并非人人皆宜。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,容易遭受外邪的侵袭,因此秋冻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。
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寒冷天气情况下,皮肤、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周围血管阻力增大,导致血压升高,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,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、心肌梗塞等症状,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,引起偏瘫,危及生命。
慢性支气管炎患者、哮喘病患者 受凉、受风后抵抗力会大大减低,由于“风邪上受”,因此更加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。
关节炎患者 受寒后也会加重关节冷痛的症状。
女性体寒患者, 不注意保暖可能会加重宫寒,引起月经失调等各种症状。
以上人群以及体质较弱者 都不适合“秋冻”,因此秋冻也要因人而异,更要科学地秋冻。
科学的秋冻有以下4个要点:
1. 秋季昼夜温差明显,因此白天可适当穿薄衣,而早晚时分,应及时添加衣物,注意保暖。
2. 秋冻不代表整个秋季都能进行秋冻,当室外气温降低到15摄氏度以下时,就不再适宜继续秋冻了。
3. 俗话说“白露身不露”,秋冻不是要把皮肤暴露在外,反而应该注意穿长衣长裤,特别是不冻颈腰腹脚。
颈部受凉 易引起头痛、头晕、感冒、咳嗽、肩颈酸痛、肩周炎、颈椎病等疾病。
腰部受寒 可能出现腰背酸痛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上腹部受凉, 寒气直中肠胃,就容易发生急性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,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。
下腹受凉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,于女性而言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疾病,经期妇女以及孕妇尤其要加以重视。
脚 远离心脏,血液循环最为不畅。所以有“寒从脚起”的说法。而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,运行气血津液,因此脚暖则全身暖,注意脚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。
4. 在秋冻的期间还应配合适量的体育运动,以激发阳气,增强体质,提高耐寒能力。
二、饮食养生
(一)甘淡滋润
饮食清淡对健康是有益处的。在五行中脾胃属土,肺属金,土生金,土为金之母,虚则补其母,说明多食甘味养脾,能补益肺气,因此有“脾旺则肺气足”的说法。同时甘味食物还有生津的功效。
白露为典型的秋季节气,具有明显的秋燥特点,应适当多进食些如蜂蜜、芝麻、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,既补脾胃,又能养肺润肠,可防治秋燥带来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、咽干口燥、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润泽、毛发枯槁的征象。因 此,饮食应以甘淡滋润为宜,多吃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,但应注意不宜过食寒凉。
(二)少食肥甘厚味
秋季少食油腻煎炸的食物。 炸鸡腿等煎炸的油腻食物,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,脾胃运化功能较弱,油腻煎炸的食物积滞于胃肠道内,积而化热,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。因此应少食肥甘厚味,饮食应以清淡甘润为主。
(三)常用食物
饮食上要多饮水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如苹果、梨子、甘蔗、柿子,还应多食有润肺生津、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,如芝麻、藕、百合、荸荠、银耳、蜂蜜等。此外,此时节还宜常食山药。山药性平、味甘,有固肾益精、健脾益胃、润肺止咳、止泻化痰的功效。
三、运动养生
秋季运动应该按照个人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,总的原则是遵守阴阳平衡,运动量适宜。老人和儿童以及体质比较虚弱的人,要特别注意防止运动过量,以免出汗过多,阳气损耗,导致伤身。
秋季运动要适宜,可以根据自身体质,选择散步、慢跑、登山、骑自行车等户外活动,也可结伴出行,游山玩水。
编辑 小佳
校对 百军
审核 张蓥蓥/百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