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冬季的到来,大家切身感受到的早晚温差愈加明显。有网友感慨“你在北方的大雪里吃着雪糕,我在南方的艳阳高照下冻得瑟瑟发抖……”,面对寒冷天气,在“大湖南”取暖无法靠暖气,就只能靠自己“吃得苦”才“霸得蛮”的一身正气了。在冬季,对于“食”,湖南人除了会“吃辣”之外,为何更懂得“药食”养生?
1、湖南人“药食”养生由来已久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,“药食同源”理念随中医药文化传承至今,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影响深远,“药食”成为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之一。辗转千年,药食同源延续着中国文化的饮食基因,在湖南地区形成了丰富有“味”的湖湘食养文化。据记载,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曾出土过两千多年前的草药中有杜衡、良姜、桂皮、佩兰等,湖南人食药采药的历史源远流长,长沙有药王街,新邵有药王殿。“草中黄金”、“南方人参”、“四时神药”等这些湘药的一叶一茎、一花一果,都承担着救济苍生的重大使命。
湖南深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,夏季溽热,冬季湿寒,许多草药、食材生于山间。在自然界,用作饮食之用的称为食物,而用来治病的称为药物,药材和湘菜作为湖湘大地上的两样文化瑰宝,一直备受湖湘人的“品味”青睐。本草之味,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,有时入药多难下咽,入膳却能成就别样珍馐。虽然甜、苦是药材的味,但中医们更在乎药材的性:热、温、凉、寒。中医配药讲究“君臣佐使”,就像一支乐队,必须协作,才能奏出华章,良药也是如此。湖南20多种国标药材中,一半以上都是性寒味苦的。然而,药并不总是苦的,例如,有九转黄精甜如蜜饯,还有大宗药材湘莲做成的莲子羹甘甜可口。
2、药材配湘菜是真正的“黄金搭档”
得药之道,可以近“仙”矣。依山而居的湖南人似乎更懂得“以药入膳”的调养之功。据悉,在湖南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诸多草药中,很多都是药食同源的。例如湘莲,以湘潭的寸三莲口感最好,做羹粉糯,生吃脆甜,可生津解渴。黄精是药膳的宠儿,在粤广地区颇为流行,而在安化有“草中黄金”之说的多花黄精,可以做酒、九蒸九晒做成速食用的蜜饯,还可以直接煲鸡汤,多吃可以滋阴补气,延年益寿。与黄精同为药膳的还有百合,湖南有隆回龙牙百合、龙山百合,两者都是山野精气所聚,鳞茎肉肥,土壤中刨出,雪白如莲。百合可生炒,吃起来脆、嫩、香,浏阳有道名菜叫蛋黄炒百合,取夏季新鲜的百合片与咸鸭蛋黄爆炒,又脆又香。
还有盛产于湖南的茶油,既可食用又可治病,是药食同源的食疗佳品。据典籍记载,“中国养生始祖彭祖就曾以油茶籽煲汤巧治尧帝体虚。”1995年版的《中国药典》更是将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。可谓药材配湘菜,才是真正的“黄金搭档”,不仅保证菜品色、香、味和营养,更是具有独特的家乡风味。如此看来,“耐得烦霸得蛮”的湖南人尝过百草的“苦”,练就一身好筋骨,与日常的药膳饮食是分不开的。
针对冬季的“药食”养生,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委员、谷医堂副主任医师薛丽君认为,“一般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,食补方法因人而异。冬天是阳藏阴盛的时期,饮食宜温肾阳、补气血,适当增加热量摄入,为春生夏长做好准备。”随着气温大幅度下降,驱寒暖胃十分重要,可进食温热之品以温肾暖脾胃,也有助于祛除内寒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,可选羊肉、鸡肉等;气血双亏的人,可用鹅肉、乌鸡等;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,可选用枸杞子、红枣、核桃肉等。薛医生同时补充介绍说“进补不等于乱补,最好在专业的健康管理师或者医生指导下进行。”尤其是药补,一人一法,最忌不顾实际情况,全家上下齐进补。冬令进补时,为了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,还要讲究“做引补”,就是打基础的意思。一般来说,可选用炖红枣、花生仁加红糖,也可煮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,用来调理脾胃功能。
当然,冬季进补也不是乱吃药食,还是需要根据每个人自己的辨证体质食用不同的“药食同源”膏滋产品进行冬补,例如有益气健脾的山药甘麦膏;有适合血瘀体质的桃仁香芷膏。而中医正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,分清体质特征,掌握辨识要点,选择相应的饮食调养保健方式,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,才会使人健康,《湖南老年药膳长寿食谱》就是遵从这一原则。
还有一种冬季佳饮——茶,可以驱寒暖身,保健养生。湖南是产茶大省,绿茶、红茶、白茶皆有,不过饮用张家界莓茶、绥宁青钱柳茶、绥宁绞股蓝茶这三种药茶,多数目的不仅在于品茗,还有其背后的保健价值。例如青钱柳茶、绞股蓝茶,有降血脂作用,青钱柳嫩叶提物更在医学界有“天然植物胰岛素”之称。青钱柳茶入口苦而回甘快,在绥宁本地山民喊“甜茶”或“神茶”,是当地人的养生茶。而丹参绞股蓝茶则在促进细胞再生、调节机体代谢方面有一定的保健效果。
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,除了上面的一些“药食”在冬季养生方面值得注意之外,大家还能从运动锻炼、心情调节、泡脚、艾灸等方面去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。